宇宙浩瀚无垠,很多人非常困惑的一个问题就是,人类至今都没有飞出太阳系,是如何测量出距离地球非常遥远的天体距离的呢?
事实上近距离的天体依靠的是三角测量法,地球围绕太阳运转时,在地球轨道两端分别测量一次目标角度,地球与太阳距离乘以二就是三角形的底边,然后根据三角函数就能够计算出大概距离。
这种方法类似于利用大拇指测距,利用的是几何关系,通过简单的几何关系解一个三角形,解出来天体的距离,几百光年内用这种方法可以算得比较精确。
但是再远一点的这种方法就不行了,因为太远的天体地球公转的位置变化,虽然角度有差异,但是差异太小了,无法辨别。
想要测量更遥远的天体就只能观测恒星的绝对星等来测量了,简单的理解就是手电筒的亮度是恒定的,但是会随着距离变远,就会感觉亮度变暗。
其中就有规律可循,对于科学家来说找到这种规律并不是难事,刚好宇宙天体中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天体能够充当这种手电筒。
也就是1a型超新星,这种超新星的亮度就是确定的,因为1a型超新星会从伴星吸收质量,当质量达到1.44倍太阳质量时就会产生超新星爆发。
只要爆发就是1.44倍太阳的质量了,这种质量的超新星爆发亮度也是相同的,这个爆发极限也叫钱德拉塞卡极限。
所以只要观察1a超新星的亮度,再跟原本的固定的亮度进行对比,就能够测算出距离,这种1a型超新星也被称为量天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