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的红薯产量超过万吨,稳居世界第一位。红薯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口感甘甜软糯,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红薯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在我国种植的范围非常广泛,南到海南省,北到黑龙江均有分布。由于栽培水平的差异,红薯的单产量极度不平衡,管理一般的可以亩产~公斤,在精心栽培下可以亩产公斤以上,红薯是一种高产而适应性强的作物。
我国是农业大国,我们的老祖宗总结出很多关于红薯种植的农谚,这些农谚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虽然只有寥寥几句,但是却能很好的指导和服务于农业生产。
关于红薯种植的8句农谚,每一句都饱含着大智慧
一、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
红薯通过育苗扦插栽培,在栽红薯苗时只要满足土壤10CM深地温大于13℃以上,就可以栽培。而谷雨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都已经稳定在15℃以上,已经满足红薯藤扦插的温度要求。
此外谷雨时节的天气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多雨”,红薯苗扦插后下雨非常有利于缓苗,俗话说“雨生百谷”,谷雨前后土壤的墒情很适合秧苗初插。
在农村关于红薯栽种时间的谚语有很多,如“谷雨前后栽地瓜,最好不要过立夏”、“红薯没有巧,只要插秧早”、“红薯种得迟,薯似羊胡须”,这些谚语无一例外的说明“红薯早栽培,有利于高产”。这主要是由于低温有利于培育壮苗,气温太高容易造成茎叶徒长(红薯蔓子生长得过快),在谷雨前后栽培红薯,既满足红薯生长的温度和湿度要求,又不容易造成红薯苗徒长,此时栽培红薯有利于红薯根部的发育,红薯的根系发达产量自然就高。
此外,红薯不耐寒,遇霜就会死亡,如果红薯栽培得过晚,那么红薯块茎还没有完全膨大可能就要收获了,红薯提前收获,产量自然会大大降低。
二、涝洼种地瓜,十种九茬瞎
这句话的意思很好理解,说的就是地势低洼地不适合种植红薯。红薯是一种比较耐旱的植物,土壤最大持水量宜保持在60%~70%,土壤过于潮湿不利于块根的形成,反而容易造成茎叶徒长,非常不利于红薯高产。
地势低洼地不仅土壤相对潮湿,而且还容易积水,长时间的积水容易导致红薯块根腐烂,严重的会导致红薯植株死亡。
三、要有红薯吃,土要挖一尺
红薯适宜种植在疏松的土壤上,疏松的土壤有利于块根的充分膨大。因此在扦插红薯苗前,一定要深翻土壤,翻土的深度应该大于30CM,这样有利于红薯高产。
四、一把红薯一把灰,红薯结成一大堆
红薯是喜钾作物,钾肥对红薯的产量影响最大。而草木灰是一种天然的钾肥,因此在红薯生长期间,我们可以经常给红薯施草木灰来提高产量。
此外,草木灰能改良土壤,土壤会变得更加疏松,疏松的土壤有利于地下块根的膨大,对红薯产量的提高很有利。
注意:现在很多地方禁止烧柴火灶,草木灰也变得越来越稀缺,因此我们可以给红薯追施钾肥。在红薯扦插50天后,我们可以每亩给红薯追硫酸钾20公斤,切忌不要追施氯化钾。
五、高垄结大“薯”,深水养大鱼
红薯高垄栽培有3大好处:一是有利于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采用高垄栽培可以提高昼间土壤温度2~3℃(相对于平地),而夜间土壤散热更加快,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可以增加红薯块根膨大的速度;二是有利于降低土壤湿度,土壤含水量低有利于块根的膨大,而且高垄栽培可以防止植株受水涝,有利于植株的生长;三是便于采收,采用高垄栽培的红薯可以用机械采收,可以大大节省人工成本。
六、红薯要高产,控旺少不了
这句话也很好理解,说的就是红薯要想高产必须要进行控旺,红薯植株旺长会白白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会造成红薯只长茎叶,不结果。
红薯要想控旺首先要合理施氮肥,偏施氮肥会造成茎叶徒长。其次,红薯茎叶封垄后,要给红薯苗进行翻藤来破坏不定根,这样也可以减少植株旺长。最后,红薯在生长期间要进行整枝打顶,这样能抑制植株顶端优势,能促使养分向根部运输,对于红薯高产很有帮助。
七、横栽红薯竖栽葱
红薯是一种很好栽培的植物,在温度和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红薯苗扦插后的成活率非常高。红薯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植物,可以竖立着栽、可以斜着栽、可以横着栽、还可以倒着栽,普遍采用的方法就是斜着栽和横着栽。
这是由于红薯藤埋在土壤里越多,生根就越多,红薯结的果实也相对多一些,产量也就增加了。横着栽的操作方法很简单:只需将红薯苗横躺着,将大部分苗节埋入土壤,只露出2~3个叶片在外面,这样有利于红薯长出更多的地下根。
八、寒露早,立冬迟,霜降收薯正当时
红薯不耐寒,当温度低于8℃时植株会经霜枯萎死亡,而且红薯的贮存温度以10~15℃为宜,因此在气温10℃以上时就应该采收完毕。采收过早不利于产量的提高,采收过晚容易遭受冻害。
寒露时节我国大部分地方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18℃,霜降时节我国大部分地方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15℃,而立冬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立冬以后红薯很容易受冻害。可以说:“寒露早,立冬迟,霜降收薯正当时”非常有道理。
总结,我们老祖宗留下了很多关于种植红薯的农谚,这些农谚都是祖先们世世代代的经验总结,对我们的生产很有指导意义,这充分反应了我们老祖宗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