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天尺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前营乌里雅苏台,蒙古祖辈相传的神秘之
TUhjnbcbe - 2024/7/1 1:38:00

我们上了些年纪的人,经常在聊天或看本地历史类自媒体文章时,会发现经常出现“前营”、“后营”、“西营”等特定名词,今天小编就多方搜集资料,结合自己头脑中的印象,和读者朋友们聊聊“前营”乌里雅苏台。

▲乌里雅苏台地图。来自《中国历史地图集第8册清时期》

乌里雅苏台,是蒙古语,原意为“生长着很多柳树的地方”。乌里雅苏台包含两方面的意思。第一是清朝的行政区名称,全称为“乌里雅苏台统部”,即指驻乌里雅苏台城的定边左副将军(也称乌里雅苏台将军)的辖区。乾隆中叶后统辖喀尔喀四部和科布多、唐努乌梁海二区。辖境相当于今蒙古国全境和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戈尔诺—阿尔泰共和国、哈卡斯共和国和科麦罗沃州的南部,以及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北部,因为是蒙古族牧地,相对于漠南蒙古地区,清末民国年间统称为“外蒙古”。

乌里雅苏台的另一个含义是定边左副将军和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的驻所,即老年人俗称的“前营”,和科布多、库伦(乌兰巴托)并称清代漠北三大军事重镇之一。大体位于今蒙古国扎布汗省省会乌里雅苏台市(曾名“扎布哈朗特”)。

一、乌里雅苏台城与乌里雅苏台将军

清朝为了征伐叛乱的准噶尔部蒙古,雍正十年(年),设定边左副将军,首任将军为额驸策棱。雍正十一年(年),大将军傅尔丹修筑乌里雅苏台城,修建的方式是把粗四、五寸的原木一根一根埋在地上,重叠排列,木栅墙高一丈二尺,由于修建时间较为仓促,因此不够坚实。

乾隆二十九年(年)。清廷平定准噶尔汗国后,开始再度修筑乌里雅苏台城。此次修筑方式是内外仍密集排列木栅,两道木栅间距一丈,中间用开挖护城河挖掘出的泥土进行夯筑,护城河中引入附近河水。乾隆三十二年(年),工程竣工。该城东西宽丈,南北长丈,城周余丈,城高1丈6尺,城墙宽1丈。道光十四年到道光十八年(年~年),重新修葺城墙时,在城墙外层铺设草坯,夏秋季城墙上一片绿色。该城建有城门和城楼各3座,角楼4座。南城门名叫承恩门,东门和西门没有取名。南城门楼有房3间,瓮城东西设大门两座。城中建有菩萨庙、关帝庙、观音庙,香客云集,香火旺盛。城门外环有碧波荡漾的护城河,各有一小木桥以通城内外。城内正中位置建有万寿宫,为祭拜清朝诸帝之所,平日戒备森严。万寿宫东面为内阁、户部、兵部、理藩院四部院衙门。因喀尔喀蒙古等部以西为尊,所以庄严肃穆的将军衙署设在万寿宫西面。城内东西北三面都是八旗官兵和绿营官兵的住房,他们环将军衙署而居,戍守的官兵自己置办住房。

▲首任定边左副将军策棱

乌里雅苏台将军为正一品,其职责为:作战时统兵出征;组织喀尔喀蒙古四部会盟,处理各盟内务;巡查驿站、卡伦(哨所),解决中俄纠纷;举行所辖军队操演,整训兵丁;稽查户口,搜捕逃犯;查验商务部照,处理边贸事宜。

乌里雅苏台将军下辖参赞大臣2人,其中1人为满族,驻城内;另一人为蒙古族,驻城外。将军衙署的办事机构有内阁衙门、户部衙门、兵部衙门和理藩院衙门等四部衙门。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共辖马步兵人(乾隆三十三年驻兵人),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该城外驻守有蒙古副将军一员,由喀尔喀四部副将军轮流值守。

内阁衙门,负责奏报收发及辖区台站事务,下设掌戳记侍读一名,笔帖式数名。户部衙门,负责官兵俸禄薪饷、盐菜口粮、布匹烟茶、绳索口袋,建筑施工等后勤财政保障事务。下设掌戳记司官一名,笔帖式数名。兵部衙门,负责兵籍、军令、军械及绿营官兵、台站、商民的法律诉讼等事务。下设掌戳记司官一名,笔帖式数名。理藩院衙门,负责辖区内蒙古族稽查户丁、征收税款,负责民事、行政、刑事等各类案件,以及宗教事务。下设掌戳记司官一名,笔帖式数名。

二、乌里雅苏台的商埠(“买卖城”)

民国初年曾任乌里雅苏台佐理专员公署秘书长、兼办理唐努乌梁海选举事务所所长的孟榘在其所著的《乌里雅苏台回忆录》中记载,乌里雅苏台城的东南北三面都是山,东南面有一条河,从山中流出,名叫博克多河,南山叫博克多山。城的东北也有一条河,也是从山中流出,名叫成吉思河。两条河都向西流,相距不足十里,把乌里雅苏台城夹在中间;过了城西约三里处,两条河汇流成一条河,称之为乌里雅苏台河。两条河汇流之处的西北,有一座小山头,山下就是乌里雅苏台的商埠,商埠只有前后两条街,前街的商铺比较多,鳞次栉比,后街的商铺就比较稀疏。商埠的西面,有八九家菜园,连绵有十来里。再往西三十五里,就到了俗称“西召”的喇嘛庙,喇嘛有一百多人。

而按照《乌里雅苏台志略》的记载,在城西三里处有大型集镇,有房舍、店铺千余间,商民二三千人,并建有关帝庙、真武庙、城隍庙。乌里雅苏台将军在此处设有管理机构,派七人进行管理。市镇西40里,有一座坐落于山环中的伊拉固克森呼图克图召,汉民称为西召,有固定房屋60多间,蒙古包无数,喇嘛、黑徒(“黑徒”,朝廷在封赠喇嘛时,拨给的民户称“黑徒”,黑徒附属于喇嘛,事实上是丧失了平民权利的奴隶)千余人。

通过《乌里雅苏台志略》与《乌里雅苏台回忆录》记载的对比,民国初年乌里雅苏台无论是商贸集镇还是喇嘛人数,都和清中期相差天遥地远。

▲乌里雅苏台驿站遗址

三、传说和记载中“前、后营”(外蒙古)的特产

乌里雅苏台、科布多等地地势辽阔,山川绵延,物产丰富,自古以来就是内地人民心目中的神奇宝地。书中记载的有戈壁石,扎克木、金莲花、雪莲花、金皮木、长毛牛、盘羊、青羊、野马、野驴、野骡子、野骆驼、貂鼠等等。其中戈壁石形似玛瑙,温润如玉,生有孔隙。康熙三十六年(年)状元,授翰林院编修,书法家汪士鋐书有《瀚海石赋》;光绪朝内阁学士、署兵部侍郎徐琪著有《瀚海石图册》,可见在清朝时候,大漠戈壁的奇石就深受朝廷官贵的喜爱。还有一种珍稀的“扎克木”,就像杨木,这种树的特点是“根糟、叶细、皮薄、内坚”,因为这种树质地坚硬,用刀斧很难砍伐;但它“根糟”,用铁锤或木棒却很容易击倒。扎克木易燃,燃烧完后,基本没有炭灰,非常适合当时的火盆取暖,因此扎克木就成为达官贵人的最佳取暖燃料;也有说法扎克木燃烧后存留的极少灰烬,以水送服,可治妇女难产。

四、乌里雅苏台的商号

乌里雅苏台之所以久久地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是因为很多年前,有很多人的祖辈去过这里,或拉过骆驼,或做过买卖,或当过伙计……

乌里雅苏台的商号,最早从康熙亲征噶尔丹的时候就过来了,不久就发展到30多家。其中乾隆后期嘉庆前期,是最兴旺的时期,有大小商户余家;嘉庆后期到道光初年,还有商户余家。

道光元年(年)档案记载,乌里雅苏台的大商号有大盛魁、天义德、元盛德、聚和源、元盛魁、元兴隆、广盛魁、义成立、四合铺、大兴森、永盛德、常源德、万明昌、永兴发、永富魁、广盛林、田生玥、渠粤盛等18家。

到了民国初年,孟榘的《乌里雅苏台回忆录》提到的大商号有大盛魁、双舜全、天顺店、永盛店、协玉和、义盛德、恒和义、永兴恒、协和公、元生和、同和堂、恒隆厚等17家。

乌里雅苏台商号中,生意最好,影响最大的是大盛魁和天义德。它们长时间充当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商会或协会领导的“行首”,是当地所有旅蒙商的模范和标杆,买卖要以这两家的秤为准,交易要以这两家为凭。大盛魁前期,总号就设在乌里雅苏台,后来才迁到归化城,乌里雅苏台还是最大的分庄。

康熙年间,右卫将军费扬古的部队在杀虎口驻防时,大盛魁的创始人王相卿、张杰和史大学三人,都在费扬古的军队中当厨夫或服杂役。同时,也为费扬古部队采购一些生活日用品。有空闲的时候,他们也采集一些蘑菇之类的东西,挑到归化城去卖。由于他们经常出入于边关的集市,特别是为费扬古部队采买食用的牛羊,同蒙古人进行交易,因此逐渐学会了简单的蒙语,懂得了一些蒙古人的礼仪和生活习惯,以及相互交易的一些方法。

▲大盛魁的三位创始人画像

为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叛乱,费扬古的部队,在康熙统率下,进入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的时候,王相卿、张杰和史大学等也也以随军商贩的身份,肩挑货物随军前往,作随营贸易生意。不久,就以他们三人为主体,“朋伙”了杀虎口的几个人,建立了“吉盛堂”字号,其后创立了“大盛魁”。

清朝平定噶尔丹后,准噶尔部反叛势力并未彻底平定,西方的沙俄同时也在不断东侵,逐渐开始威胁清朝的边疆安全。在这种形势下,清朝在乌里雅苏台、科布多驻有重兵。人们一般把乌里雅苏台的驻军称为“前营”,把科布多的驻军称为“后营”。相沿日久,“前营”就成为乌里雅苏台的别名,“后营”就成为科布多的别名,“西营”成为新疆古城的别名。其时,清朝以“定边左副将军”驻乌里雅苏台,统辖外蒙及乌梁海诸部落,以“参赞大臣”驻科布多,隶属于乌里雅苏台将军,辖金山(金山,指阿尔泰山)额鲁特北部。乌里雅苏台是清朝统治外蒙的一个军事政治中心。在这里驻有大量军政人员,需要一些商号为他们的生活服务。大盛魁的初期,总号就设在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和归化城只是它的重要分庄,它就是以乌里雅苏台为基地,为清朝的军政人员服务,开展各项营业活动的。因此,绥远旅蒙商“三大号”中的两家,大盛魁和天义德就被人们称为“官店”,也就是有官方背景,和官方做买卖的商号。

随着清朝对外蒙的统治进一步加强和大盛魁营业的发展,大盛魁为清朝军政服务的范围就更为广泛。除清朝驻前后营的大员和大小部门的军需供应,均由大盛魁经办外,外蒙王公向北京纳贡、值班和引见,也由大盛魁予以协助、联系,并以高利贷的办法,贷给所需的一切费用。

大盛魁、天义德作为乌里雅苏台城商埠的“行首”,经官府特许,设有防止欺诈顾客的“公平秤”,各商号称重的货物必须使用“公平秤”;但这“公平秤”使用的费用却很高昂,要收取货物总值的百分之二十,当然收取的费用大部分要交公。乾隆末嘉庆初年,大盛魁有了很大的发展,经营范围也扩大了,乌里雅苏台将军下设的户部衙门把外蒙古的税收也包给了大盛魁。

大盛魁乌里雅苏台分庄,还设置有大规模的骆驼饲养场。这个饲养场,是各个运输货物的“房子”和各个流动贸易组织的营地之一。哪里需要骆驼队,就从饲养场来配备;任务完毕后,再将驼队送回饲养场休养。饲养场还准备着相当数量的预备驼队,担负临时运输任务,并作为死亡伤病的补充。饲米场的骆驼数不是固定的,有时多--些,有时少一些,一般情况下,少的时候也在1峰以上,多的时候还超过0峰。

乌里雅苏台附近有不少大盛魁开垦的庄稼地。孟榘在《乌里雅苏台回忆录》提到商埠的西面,有菜园八、九家,连绵数十里。大菜园有七、八十顷,小的也有三、五十顷。孟榘提到的菜园,实际上并不种菜,而是种小麦和大麦(大麦,我们俗称“草麦”),种大麦,主要是为了喂牲畜,防止牲畜掉膘死亡。俄国蒙古学学者阿马波兹德涅耶夫在其著作《蒙古及蒙古人》一书中记载,“这种小村子共有十来个,它们分布在博格多河沿岸,离城不超过三俄里(一俄里大约二华里),夏季汉人就从博格多河引水灌溉土地……”

五、乌里雅苏台的没落和撤除

花无百日好,人无百日红。乌里雅苏台随着清朝前期的国力强盛,君臣都具有开拓进取精神而设立并一度兴盛,其后随着世界的发展,清朝统治者逐渐变成了一群遛鸟架鹰的腐败“官少”,乌里雅苏台这座军事、贸易的城池也日渐荒废,终至被迫放弃。

同治九年(年)冬,陕甘回乱,攻陷乌里雅苏台,城内商户被抢烧一空。

年1月,沙俄驻乌里雅苏台领事发动当地王公发动叛乱,勒逼乌里雅苏台将军奎芳退出该城,遭到拒绝后,沙俄领事便威胁说,要以保护为名派哥萨克骑兵将奎芳强行逐出乌里雅苏台。年沙俄策划外蒙“独立”后,外蒙叛匪逼迫奎芳弃城返回内地。这座曾被誉为“朔漠之间一都会”的城市从此沦为废墟。

此后,以大盛魁为代表,曾在乌里雅苏台经营的商号也在不断的外忧内患中倒闭了。

现今,乌里雅苏台成为了外国的一个城市,一个民族记忆深处偶尔闪过的故土。

▲蒙古国扎布汗省乌里雅苏台市远景

1
查看完整版本: 前营乌里雅苏台,蒙古祖辈相传的神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