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天尺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汉语国际北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非遗系列 [复制链接]

1#

非遗系列

秦腔不唱吼起来

秦腔(QinqiangOpera),别称“梆子腔”,是中国西北地区传统戏剧,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之为“秦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渊源

HistoricalOrigin

秦腔,是起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在中国古代*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俗称“桄桄子”。

秦腔成形后,流传全国各地,因其整套成熟、完整的表演体系,对各地的剧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直接影响了梆子腔成为梆子腔剧种的始祖。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

文化特征

CulturalIdentity

语言

秦腔作为一种地方文化,所以它一大特点是所谓的唱、念全都是以陕西关中方言为基础的,同时也融入了我国汉唐时期的一些诗、词、曲的语言,这些语言特点与音乐特点相融合,共同形成了秦腔艺术独特的声腔风格,即语调高亢激昂、语音生硬、语气硬朗结实等风格。

唱腔

秦腔的唱腔为板式变化体,也就是以一个曲调为基调,通过节拍、节奏、旋律、速度等的变化而形成一系列不同的板式。秦腔唱腔包括“板路”和“彩腔”两部分,板路有二六板、慢板、箭板、二倒板、带板、滚板等六类基本板式。

彩腔,俗称“二音”,音高八度,多用在人物感情激荡,剧情发展起伏跌宕之处。秦腔用假嗓唱出,其中的拖腔必须归人“安”韵,一句听下来饱满酣畅,极富表现力,这也是秦腔与其他地方戏曲不同的地方。

音乐

秦腔曲牌分弦乐、唢呐、海笛、笙管、昆曲、套曲六类,主要为弦乐和唢呐曲牌。秦腔的音乐伴奏,向称四大件,以二弦为主奏,人称秦腔之“胆”。琴师在秦腔戏班中具有重要地位,常坐于舞台前场后部正中,伴奏音乐擅奏老调,音高为“三眼调”,三十年代后改用出调(即下把拉法)。

秦腔的伴奏分文场和武场。所用的乐器,文场有板胡、二弦子、二胡、笛、三弦、琵琶、扬琴、唢呐、海笛、管子、大号(喇叭)等;武场有暴鼓、干鼓、堂鼓、句锣、小锣、马锣、铙钹、铰子、梆子等。

角色

秦腔的表演自成一家,生旦净丑,各有千秋。秦腔的角色众多,有四生、六旦、二净、一丑,共计十三门,又称“十三头网子”,素有“十三门,二十八类之称”。突出特点主要体现在演唱时,须生、青衣、老旦、花脸多角重唱,所以也叫“唱乱弹”。民间有“东安安西慢板,西安唱的好乱弹”之说。

装扮

秦腔脸谱绘制风格古典独特,体系完整,与京剧脸谱、川剧脸谱并称中国三大脸谱系统,且对国粹京剧脸谱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

秦腔脸谱,作为秦腔戏曲艺术的固有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一套完整体系,多年来一直保持。

服饰

秦腔的服饰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规律性的程式,尺寸的大小、质地的优劣、纹饰的选择。色泽的浓淡以及各种颜色,都有着独特的寓意。

观众通过戏中角色所穿服饰的色彩,大致可以了解和判断他们的年龄、身份、贫富、少壮及其基本性格和情感。

绝活

秦腔的表演技艺非常丰富,身段和特技应有尽有,常用的有趟马、拉架子、吐火、扑跌、扫灯花、耍火棍枪背、顶灯、咬牙转椅等。神话戏的表演技艺,更为奇特而多姿。如演《*河阵》,要用五种法宝道具,如量天尺、翻天印,可施放长串焰火,金交剪能飞出许多蝴蝶。

传承保护

InheritanceandProtection

秦腔是以汉族文化为主体,并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之产物,可以说是古代丝绸之路上诸族音乐文化交流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戏曲音乐文化发展的根基,它深刻诠释了汉文化的发展,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组成部分。

秦腔受到现代文化的巨大冲击,专业演出团体生存艰难,优秀演艺人才缺乏,传统表演技艺正面临失传的危险。

20世纪80年代初,陕西省委、省*府就提出了“振兴秦腔”的口号,并成立了陕西省振兴秦腔指导委员会,从而使得一系列扶持*策相继出台,一系列振兴秦腔的活动相继举办,达到了“出人出戏、传承发展”的目的。

为此,陕西在近年推出了全省中青年演员演唱大赛、传承人交流传习展演、首届陕西“文华奖”秦腔电视大赛、“陕西文化周”等活动。

年9月和10月,陕西又举办了首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第七届陕西省艺术节,一批艺术作品和优秀艺术人才脱颖而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