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天尺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青未了菏泽丧葬纸扎探析民俗散文 [复制链接]

1#
最好的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pf/a_5941786.html

「本文来源:齐鲁壹点」

菏泽丧葬纸扎探析(民俗散文)

文/张文艳

作者简介:

张文艳,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菏泽开发区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民俗学会会员,菏泽市民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菏泽丧葬纸扎色彩绚丽,工艺考究,品类丰富,制作精美,地方色彩浓郁,风格独特,造型别致,品种繁多,容纳了绑扎、绘画、版画、泥塑、剪纸、刻纸等工艺,令人惊叹不已。菏泽丧葬纸扎在丧葬仪式承载着多种功能,寄托着村民对已故亲人的哀思和美好祈愿,见证着人世更迭的变迁,并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笔者基于实地考察和对艺人的详细采访,了解到菏泽丧葬纸扎的生存现状、制作流程、艺术特色以及传承与发展进行调查,对于研究菏泽纸扎艺术和丧葬习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菏泽丧葬纸扎概述

菏泽之名源于《禹贡》:“导菏泽,被孟猪”,因菏泽这一古泽薮而得名。古称曹州,地处山东省西南部,与苏、豫、皖三省接壤,文化底蕴深厚。说起纸扎,菏泽人都见过,但对纸扎品类、工艺制作和具体用途并非人人都能说得清楚。纸扎,是指以纸为主要材料扎制而成的各种形态的物品,风筝、花灯等都属于纸扎范围。而丧葬纸扎,却是用于丧葬习俗中祭祀亡灵的物品,在丧葬仪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隐含着*神信仰、伦理道德、礼仪规范等多方面的内容,是菏泽一带隆丧厚葬习俗中不可或缺的祭品。

(一)源流

菏泽丧葬纸扎约有上千年的历史,菏泽人将纸扎称之为“扎罩子”、“扎纸活”、“舍火”等,是一种融绑扎、剪刻、折叠、糊裱、彩绘、印制等多种工艺于一体的短命的工艺品,是古代陪葬习俗的演变和延续,其渊源可追溯到原始人类对人死之后灵*不死的“万物有灵”观念,原始人类认为人死之后,其灵*转移到另一个空间生存,也需要拥有物质生活享受,因此,下葬时尽其能力为死者陪葬生前所用的生活用品,如玉器、陶器等,从一些古墓的陪葬品中可以得到验证。无论后来的奴隶社会制度下,还是封建社会制度下,都存在这种丧葬观念。纸扎品做为一种实物陪葬品的替代,在千百年的丧葬习俗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便是在“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的时期,纸扎也没有真正停止使用过。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丧葬纸扎伴随着时代的足迹,日渐盛行于乡里。

(二)现状

菏泽丧葬纸扎是一种传承有序的技艺,现在在世的纸扎老艺人,往上可追溯到第四辈传人,但大多数因年事已高而停止纸扎的制作。纸扎有着传统的行规要求,每个支脉都有自己的特色,互不冲突。城南以姚庄、晁八寨、张堂、刘成等村,以绿、紫、黑为主色;城东张什店、*庄、大马庄、杨堂、王集、朱集等村,以*、大红、绿为主色。城西则以黑、天蓝、湖蓝、二红为主色;武寺村的武守月曾在天津杨柳青学过刷纸,他做的罩子材料以花丝缂、柏板缎做罩身,多为生活富足的人家丧葬仪式上使用。而金堤以南的村庄不扎罩子,现在用的罩子是年之后传过去的,懂行的人一看就知道是哪个师傅做的活,原来遇到大的纸活,要几家联合起来才能做,行规里有“十里以内不收徒”的说法,是为了艺人之间不争饭吃,避免同门弟子相互竞争。但随着时代的变化,用户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一是乡民对纸扎的要求越来越高;二是销售存在不确定性,不能给纸扎艺人带来可观收益,这两种现象都致使一些传统的小件纸扎艺人退出纸扎行业。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变化也给那些对纸扎样式不断创新,能够扎出符合乡民需要纸扎品的艺人,带来更多商机。

现在的纸扎,属于改良纸扎,以前的纸扎是平顶,现在改成了尖顶。不仅如此,改良纸扎既保留着传统纸扎的文化内涵,又将传统纸扎的规格进行放大:有的高达9米,气势恢宏,色彩鲜艳,有的样式上做了创新,品类上增加了时代的印记,如电脑,电视,冰箱,空调等电子产品和电器。由于传统纸扎市场越来越小,这种手艺同时也面临着失传的境地,年轻人外出打工远比做纸扎收入要高的多,所以,学做纸扎的越来越少,子孙大部分不愿意继承,有的老纸扎艺人已经没有了可以传承的人。现在的纸扎师傅们,也不再按照老规矩传承,只要有谁愿意学,师傅都会毫不保留的认真讲解传授,以期能够将纸扎手艺传承下去。所以现在想学纸扎的人,就可以博取众家之长做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由于丧葬纸扎的特殊性,注定不能大规模的生产和销售。千百年来,菏泽纸扎一直是家庭式的小作坊制作。目前,基本上仍保还留着一种比较原生态的制作方式存在于民众生活中。

二、纸扎的材料和工艺流程

1、材料

纸扎的主要工艺就是绑扎和裱糊。绑扎的材料主要有秫秸秆、苇子秆、蔴秆、竹劈子、竹竿和绳线等;裱糊的主要材料就是纸或丝绸锦缎的布料;另外还要有胶泥、面粉、颜料等辅助材料。

2、品类

丧葬纸扎有很多品类,笔者根据纸扎的式样和使用情况,将其分为以下五类:一是人物类,也叫“人子”或“纸人子”,包括童男童女及马夫、轿夫、丫鬟等各种侍者及戏曲人物;二是建筑类,如牌坊、楼子、罩子、四合院、大花座(真五彩座)、八仙楼、塔、碑楼等;三是用具类,包括轿车子、家具、器皿等;四是财宝类,如金山银山、摇钱树、钱柜等;五是动物类马、狮、鹤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机、洗衣机、电脑、空调、桌椅、沙发、橱柜、汽车等电器、家具等也都成了纸扎的内容,这些都归于死者在阴间的生活用品类。每件纸扎品类在丧葬仪式中都是一种象征符号,并有着各自的用途。其中的人物,各有各的岗位,有抬轿的轿夫,有伺从的丫鬟,有唱戏的演员等;牌坊多用于女人,象征着贞洁和勤劳;塔是象征修行的场所;碑楼主要是歌颂功绩;金山银山、摇钱树象征着财富等。

3、工艺流程

菏泽丧葬纸扎工艺流程主要有一下几步:

第一是扎架,用高粱秸或竹子、苇子、麻杆等,先盘框、立柱、扎角,可以随意造型;

第二是扎人,先用胶泥模范印成晾干、上粉、开脸,画出戏曲人物的脸型、眼、鼻、口等,其中有花脸、净脸、小生、花旦、老生、老旦、丑等,再用竹杆、纸、布粘身、袖、裤、裙、玉带等,每场人物都要做到不能让人说出缺点,包括人穿什么衣服、画什么脸、带什么帽、带什么胡子都不能错;

第三是彩绘,有手绘、版印。先用木板印出白花黑地,晾干涂上颜色。一般要用十几道工序才能画成。有门神、花边、画口、人物、木瓜、石榴、西瓜、牡丹、龙、凤等画面;

第四是剪刻,用黑纸、金纸,重叠二十层,用刀刻出图案,拆开用色纸衬托,再粘贴上红、*、绿、白、二红、湖蓝等衬底就显示出图案来,剪出祥云,团花、角花等填补空白处;

第五是半糊,先用包装纸糊到架子上,干后再上准备好的色纸、花边、画口、戏曲人物、门神等一切材料,贴上去,搭配好颜色让人看上去舒服;

第六是组合,根据丧葬家庭的要求和花钱多少,组合成大件,要到地方再组合成一体。

第七是摆放,一般轿车、汽车、香幡放在街里的西边,就地烧;等路祭完后,再将牌坊、罩子、碑楼、塔、金山银山、摇钱树、八仙楼拉到坟地上烧。

纸扎上的每一个布局都有讲究,上面的每一朵花都有名字,如条编磊方、花灯、六棱块、套方、锦地、六棱花、八宝、牡丹、菊花、团寿、龙凤图、缠枝莲、缠枝牡丹、蝴蝶双钱等。年之前的纸扎图案多是手工活,全部用木板印刷和手工绘制,特别是出殡仪式的活赶得紧,白天干不完,晚上就加班,就得熬通宵。现在为节约时间和成本,一部分改为机器印刷。

三、不同纸扎在丧葬仪式中的应用

丧葬纸扎作为一种象征符号,是一种假物真意的情感表达,在丧葬仪式中显得尤为重要。它虽然在整个丧葬仪式过程中无声无息,但却通过视觉形象传情达意,默默地表达着民众的思想情感,促成生者与死者、制作者与使用者等多方群体的互动,充分展现出民间艺术的魅力与生命力,可谓千年不衰的艺术。地处中原大地的菏泽,自古有着隆丧厚葬的习俗,这种民间观念根植于广大民众的灵*深处,饱含着对逝者的祈愿和在现实生活中“孝子”的颜面,是一种孝道的体现,也影响着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丧葬纸扎的用途,主要用在死者死亡的几个时间点上。一是出殡;二是过“七七”即:“一七”(第七天若是出殡的当天,就不用再祭)、“三七”(21天)、“五七”(35天)和“七七”(49天);三是过百天;四是过一周年;五是过两周年;六是过三周年。

原来的出殡,特别是“老丧”(高龄老人去世),一定是很隆重的。由于现在国家提倡丧事简办和火葬制度的推行,出殡的仪式也有所简化,纸扎也随着丧葬仪式的变化而变化。出殡吊孝的客人一般都会送花圈,花圈的条幅上写上客人的姓名和挽词,村里人一看就知道能知道谁去吊唁了,有些亲朋好友多的人家,花圈能摆满整个胡同。后来人们感觉花圈直接烧掉太浪费,就改为送帐子(够做一身衣服的黑色或蓝色布料)。“七七”中的日子,主要是叠些元宝和烧些纸钱,没有大的纸扎,“一周年”和“两周年”也都过得简单,多是子女和三服或五服之内的近亲到坟头烧些纸钱,一起吃顿饭就过去了。

最隆重的就是“过三年”,由于“过三年”仪式是一个可以预期的日子,有时间准备仪式上所用的物品,一是弥补“出殡”时的欠缺,二是显示孝子贤孙的孝道,三是让亲朋和围观者给一个好评。“过三年”也可以提前举行,可根据天气冷暖和节日禁忌而商定,为了错开极热极冷的天气和“过年”的喜庆,可以提前三个月,最多可提前一百天,会把出殡时该扎而没有扎制的纸扎补齐全,比如罩子、轿车子等。此篇,笔者主要调查了纸扎中的交通工具(“轿车子”)和住房(“罩子”)的应用,以此为例,可见一斑。

(一)、纸扎中的“轿车子”

纸扎的轿车子,即四人抬的轿子或现在的马拉轿车,是死者去往极乐世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一般用于“热丧”,即用于新死亡的人的“出殡仪式上,如果出殡时没有操办,“过三年”时必须补上。

轿车子一般由出嫁的女儿出钱扎制。一般是在死者出殡时使用。如果出殡仪式简化,在“过三年”时要补上。菏泽习俗中,一般在人死后的第三天、五天或七天时举行出殡仪式,要根据家庭情况和天气而定。如果是“老丧”(死者是老年人),尸体一般要在家里停放七天,供亲朋故友祭奠;如果死者比较年轻,特别是父母尚在的人,尸体就会停放的时间短些,甚至不将尸体在家里停放,医院的太平间里,如果是在夏天怕尸体融化,就会缩短时间,够七天的叫“正七”,六天不说六天,叫“迎七”。现在国家实行“火葬”的制度下,大部分人家是先将尸体火化后装殓在棺材里,然后再举行出殡仪式。

轿车子象征着人死后去往西天的交通工具,在出殡的当天,由纸扎艺人将扎好的轿车子送到死者所在的胡同口或大门口,并安放好,还要有纸扎的四个轿夫和一个丫鬟。如果是马拉轿车,就要有一匹或者三匹白色的马,一个车夫,一个服伺死者的丫鬟。要预先给丫鬟起好名字,一般叫“春红”或“秋香”等顺口的名字。在“路祭”(为死者送葬时的一个重要仪式)之前,要有死者的儿媳妇和结过婚的女儿给轿夫和丫鬟开光,开光时,每个人手里都点上一只香,依次在每个轿夫眼睛、嘴、腿部摇晃几下,要对每个轿夫说:开眼光,好好看路把某某送到西天(男人的灵*)或斗牛宫(女人的灵*)去;开嘴光,多吃点饭,走路有劲;开腿光,走路又稳又快等祝愿的话语。开过光之后,要给轿夫和丫鬟送饭,依然由儿媳妇和女儿出面,用一个盘子盛上四样或六样菜,要有红烧肉、酥肉、丸子等荤菜,每一个纸人都要“愿意”(说)到,并要他们好好听主人的话。如果是马拉轿车,要给车夫和白马开光,还要给马口里喂2个馒头,道理是一样的。

开完光之后,要为死者准备路上吃的食物,按照死者的年龄包饺子,一岁一个,如果70岁,就要包70个,80岁要包80个,可以多包2个,以示子女孝心。然后在轿车子里放上死者的牌位,祷告让死者坐到车上准备启程。

“路祭”之后,要先将交通工具“轿车子”或“马拉轿车”在街巷里焚烧掉,就等于把死者的灵*送走了。烧的规矩有所不同,有的村是面向西方烧,希望死者顺利去往西天;有的村是要面对自家坟地的方向烧,以示归祖;而孔姓人家是面朝东方即曲阜所在的方向烧,以示回归老家故园。等到这些纸扎焚烧完后,村里有小孩的人家会将那些饺子和馒头扒出来给小孩子吃,认为吃了死人剩食的小孩,以后就会少生病,好养活。

(二)、纸扎中的罩子

阳间用啥阴间还用啥,这是人们对另一个世界的想象,同样也用纸扎作品还原另一个世界的生活。象征着房屋住宅的罩子或四合院必须要由儿子出钱扎制,这符合菏泽重男轻女的继承观念和传统思想。

罩子在传统丧葬仪式中用途主要是在抬丧时罩在棺材上,一是遮蔽棺材怕路人害怕;二是罩子象征着死者在阴间的住房。罩子要到坟上烧,但要先在家里给罩子“开门”、“开窗”和“开光”。

扎好的罩子是一个完整的纸糊作品,象征着死者在阴间的房屋,罩子前面扎着一对男女“支使人”,按照男左女右的位置用绳子分别系在罩子两边。为了能让死人的灵*住得进去,要有死者的长子媳妇用剪刀把罩子上画着门线和窗户线的地方剪开,然后将剪刀收起,手执一根香火,和其他的执香的女眷一起依次给罩子的“支使人”“开光”,让他们在阴间里伺候好死者。

开光的部位主要是五官、手脚等,口里要念着:“开眼光,看四方;开耳光,听四方;开鼻光,闻四方;开嘴光,吃四方;开手光,拿四方;开脚光,走四方等等,目的是让“支使人”聪明、伶俐、勤快、听话。

罩子是要在坟墓上焚烧的,在从家里往外抬的时候,要先将罩子下面的两个斜扎的秫秸支架由儿子剪下来,扔到自家的门楼上,同时要祷告死者,这里是自己的家,到过节该回来的时候,别走错了门,那两根扔在门楼上的秫秸秆就象征着一个回家的记号。

(三)丧葬纸扎应用场景事例

本篇以菏泽开发区丹阳办事处李大庙社区一场“三周年”仪式为例,考察丧葬纸扎在丧葬仪式参与中所发挥的作用。

李大庙社区,位于菏泽城区东郊,紧邻火车站。据《李大庙村碑》记载:明弘治年间,李氏家族在此建村,村名李家庄。后村西建泰山奶奶庙、白玉奶奶庙、关公庙三座,年被国民*扒掉,为纪念三座庙宇,改村名为李大庙。年撤区并乡以前,李大庙先后隶属菏泽县永绥区、菏泽县七区、菏泽县岳楼区、城关区。年称社区居民委员会,隶属菏泽经济开发区丹阳街道办事处。社区有居民户,人,有李、沈、张等姓氏,99%为汉族。建国初期,人均年收入约20元。年人均年收入不足元。随着二、三产业和房地产业的兴起,经济收入猛增,到年人均年收入达元。村庄现已没有了可耕种的土地,村民以打工、经商收入为经济来源。

年9月24日,在李大庙的沈家祠堂里,为一沈姓逝者举办三周年祭祀仪式。沈家有五个子女,生活富足,重礼忠孝,有较广的人脉关系。在为其父“过三年”时,制作的纸扎有金山、银山、金幡、银幡、牌坊、香幡、鲸、四层宝塔、八仙楼、摇钱树、四合院、马拉轿车、四人抬轿、小汽车、大花座、小花座等物品,制作纸扎费用1.3万元。

主家提前三个月订制的这套纸扎,由纸扎艺人于当天8点多钟将那些纸扎物品送到沈家祠堂院子里,并按照规矩,摆放到相应的位置。紧挨着大门口的外边,分立着一对金幡、银幡,进门是一座比两层楼还高的三层牌坊,牌坊上有六条金龙盘顶,牌坊前是一对金色的狮子,再往里,右边安放着一座鲸,左边是一座四层宝塔,正堂门口,是一座牌位楼,里面安放着沈老先生的遗像。靠近西墙是一座四合院(有堂屋、门楼和东西配房,象征着死者在阴间的住房)和马车、轿车等,那些摇钱树、金山、银山等花花绿绿的纸扎品分散摆放在院子里,供前来祭奠的人欣赏品评。

纸扎中有很多戏曲人物,绑扎或印制在罩子、四合院、塔楼之上。当地对纸扎中这些人物统称为“人子”或“纸人子”,高约二三十厘米,每个人物先以麦秸扎出骨架,再用模子制出头部,仿照戏曲脸谱形象进行开脸,并根据人物角色配置相应的服饰,如以彩纸折叠剪贴出衣裙、鞋靴、护背旗、恺甲、刀枪剑戟等。纸扎品类之丰富,制作之精美,远超现世生活水平。纸扎戏曲人物,也是菏泽一带特定的人文历史环境的产物,是当地民众喜好看戏听戏的爱好在丧葬纸扎上的一种体现,人们通过纸扎戏曲人物的塑造,为亡者送上一出出好戏,祈愿死者在阴间也能得到这样的精神享受。如《*鹤楼》、《下高平》、《秦琼还家》、《花木兰》、《铡赵王》等剧目,艺人根据当地人喜欢的剧情扎出相应的戏曲人物,再现戏中的经典情节。也是孝子孝女出于孝道亲情,通过象征性的纸扎物品,为亲人打造了一种与现世相似的生活方式,借此履行送终的义务,并表达悼念之情和美好祝福。

菏泽在丧葬礼仪中有“守孝三年”之说,“过三年”属于半喜半忧的事,在纸扎烧送中,也有很多讲究。大约中午十二点多,在客人行完祭奠礼之后,便将所有的纸扎品送往死者的坟前烧掉。按照传统观念,纸扎必须全部烧为灰烬才算完整的送给死者,所以在烧时要有亲近的人认真看管,不能有所缺损或遗漏。等纸扎烧尽,纸扎品也就完成了使命,死者家属亲友也得到了告慰。死者的子女和近亲在离开坟墓时要脱掉孝衣,三周年仪式结束,就意味着整场丧葬礼仪的终结,家里人就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

菏泽丧葬纸扎中挂满了金银元宝,反映出民众对财富热切、强烈的追求和安定富足生活祈望的心理,也表现出乡民对现世生活的观照和折射,与其说纸扎是生者为死者在另一个世界的幸福生活而创造,不如说是生者借此追求自身现世生活的幸福。为死者置办精美、丰富的纸扎,也是为营造一种富足、幸福的阴间生活状态,使死者打消后顾之忧,不再留恋人间。因此,纸扎作为具有象征意义的仪式符号,也划分出生与死、阳世与阴间、现实与理想的不同世界,既是沟通生者与死者的媒介,又制造着生者与死者之间的差别与隔离。

丧葬仪式的隆重程度也是民间评价子孙后代是否孝顺的重要标准,“隆丧厚葬”既展现了死者的哀荣,又能体现生者的孝道,是展现仪式隆重程度最为外显的表现形式,纸扎的数量、精美程度,也是乡邻左右评议孝道的重点内容。

(四)禁忌

丧葬纸扎是给死人用的象征性的物品,谈及死人,本身就是一种忌讳,所以人们对于丧葬纸扎也有很多禁忌。第一,制成的物品不能在邻居家门口摆放,也不能对着人家的胡同口;第二,早晨出门看到的人会认为不吉利,即便是熟人走对面也不与做纸扎的人打招呼;第三,村里有结婚的人家会提前到做纸扎的人家询问是否给人家送纸扎,如果有,就要错开时间,以免“碰头”;第四,要将那些祭祀物品摆放在在自己家族的“接脚地”上,而不能停放在其它地方。

(五)与阳间使用物品的区别

孔子讲:“敬*神而远之。”尽管人们期望在人世间享有的生活到阴间依然享有,甚至要用更多的纸扎去弥补死者在阳间时没有享有到的物品,但在人们对**的禁忌中,却始终把握着亲近与疏离的尺度。在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增加的新的使用物品中,大多特别注明“天堂牌”,如“天堂牌汽车”、“天堂牌洗衣机”、“天堂牌空调”等等。车牌号码为四位数,一般为,等,期望死者在阴间一切顺利,生活富有。

三、纸扎艺人在纸扎演变中的影响

纸扎艺人主导着纸扎的传承与演变。他们将纸扎这种艺术化的造物赋予了民众情感与观念的物化表现形式,使“假”的物品具有了“真”的实用价值,让做为冥器的纸扎具有非同寻常的象征意义。

在对菏泽丧葬纸扎的调查中,笔者多次采访了纸扎艺人李立文。李立文是山东省菏泽市开发区佃户屯办事处沙沃社区居民,从事古董收藏,于年1月开办了菏泽第一家非国有“乡村记忆博物馆”,即“菏泽市守望乡村记忆博物馆”,馆藏以农耕用具为主,兼藏金石、字画等。李立文自幼喜欢纸扎,平时干活之余,自己在家用秫秸和绳子练习,年开始到王家庙村王文建做门下学徒,后又多方考察研习,对绑扎、糊裱、剪纸、刻纸、描绘、色彩等无不精通,并在传承的基础上对纸扎工艺有很多的创新和发展。他的纸扎刀法娴熟、色彩艳丽、奢华大气、远近闻名,可谓自成一派。

纸扎艺人不仅要通晓本地各方面的习俗、规矩、信仰等,还要有一手好的刀法功底和对色彩搭配知识的研究,在制作过程中也必须与时俱进,制作出上乘的作品,既保持纸扎艺术风格的相对稳定,又能满足乡民的实用需求,使乡民在审美过程中引发共鸣、产生愉悦感,获得乡民的心理认同。

(一)、对纸扎形状的影响

纸扎的形状是纸扎艺人根据乡民的需求变化而不断演变的,有的要由小变大,有的要简繁互变。李立文说,只要主家说出想要物品,他就能按照主家的描述要求制作出来。他说,年,肖楼有一家过三年,要求扎一个马拉轿车,他当时没有做过,后来到城西请了个师傅到他家来做,他自己留了一套样子,记下了尺寸,便开始做了起来,于是,马拉轿车就在周边几个村里流行起来。年,何楼村的朱姓老太“过三年”,她女儿从台湾回来,想给母亲扎一个大牌坊,他按照主家的要求制作成品,主家非常满意,接着,李大庙一家李姓人家过三年,也按照同样的尺寸制作了一套,从那时候开始,周边的村庄里开始盛行起扎牌坊来。

现在的纸扎多是纸扎艺人的创新,李立文纸扎的摇钱树,改变了原来用柳树条捆绑成一束,在上面扎上金银元宝的造型,他是用竹子握成圈,制成伞状,加上三层花(上层为白色,中层为二红,下层为湖蓝)和花枝,显得好看。

(二)、对纸扎图案、色彩的影响

色彩搭配是纸扎工艺的亮点所在,如果不分层次将各种彩纸堆砌在一起,就会显得俗气和凌乱。李立文对纸扎的色彩做过很多研究,他的纸扎色彩主要以黑色为底色,以天蓝、湖蓝、二红为主,兼用其它颜色。他说,湖蓝不能配大红和绿,二红不能配*、大红和绿。“绿配紫,臭狗屎”,“紫配黑,狗屎堆”,尤其是大花座子,色彩搭配最为讲究,大红必须配*色和绿,二红必须配湖蓝和白色,才能显出效果。李立文说,他可以将纸人、纸房、纸马、纸车等各式纸扎,以其丰富的造型、绚烂的色彩,勾画出乡民们想象出来的阴间生活的美好场景。

人们对阴间世界的想象来自于对现实生活的模仿,随着技术的进步、手工业的发展、民间风俗的转变,纸扎同样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无不镌刻着时代的印记。

结语

菏泽丧葬纸扎和丧葬习俗在千百年的传承中也随之社会的变化而渐变着,在沿袭与生存中体现着人们对生死信仰的观念,体现着灵*存在的亲近和对死者畏惧的复杂心理,表达着难以割舍的亲情和怀念,同时也满足了生者的各种愿望和情感诉求。舆论的背后总是潜藏着民众对社会价值尺度和运行方向的内在要求,在对于纸扎的评判标准上,也是莫衷一是,有人把纸扎说出是一种民间艺术,有人视纸扎为封建迷信。尽管如此,丧葬纸扎却一直是乡民们的一种精神寄托,一直伴随着丧葬仪式而依旧保持着特有的生命力。

编辑:马学民

壹点号青未了菏泽创作基地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