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结局时姜子牙宣读上榜之人姓名,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上榜之人几乎90%都是截教弟子。除了上榜之人多,截教原本万仙来朝,势力天下第一的局面也完全破灭,通天教主自己被带到了三十三天外,没重大事项圣人不得出面,偌大的截教更是灰飞烟灭,这样的结局想必不是通天教主愿意看到的,那么当时的他为何还要在三教会签封神榜时签字同意?
封神演义原著中,姜子牙在下山时曾简单提过封神之战的起因。直接诱因就是天庭在编神仙数量过少,天庭运转出现了问题,昊天看上了元始天尊门下的十二仙首,直接命十二仙首称臣。从原著中就可以看到,元始天尊是极为护短的,到天庭当神仙,还怎么求得大道?元始天尊没法直接拒绝昊天,只能将问题复杂化,拖更多的人下水。
第二个原因就是十二金仙遭遇杀劫。何谓犯杀戒?从道教的修行来看,应该是指在没有真正斩三尸成道之前,修行中人的善念、恶念、自身的执念皆存,还没有变成一个天道规则下的棋子,行事只知索取,而没有反馈天道,三念不除,不可避免地就会和天地人产生因果纠缠,然后起缠越深,最终形成杀劫,想要解决,要么杀人,要么被杀。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九曲黄河阵中,十二金仙被三霄削去三花,闭了胸中五气,险些被杀,脱险后杀劫自然消除。
换句话来解释就是修行就是向天道索取,修行中人越多,消耗的资源也越多,长此以往资源肯定不够分配,只能以杀劫来筛选出一部分根行不够的人,死后灵气反馈天道,以此形成循环,维持天道运行。
第三个原因自然就是人间王朝中成汤气数将尽,当兴。一个王朝取代另一个王朝自然要靠杀伐,正好给了封神之战一个借口。
在神话中万事皆讲缘法,一切都逃不开一个天数使然。截教势力过于庞大,西方教合当兴起这都是天数,封神之战也是如此。昊天命十二仙首称臣只是一个诱因,没有这个,也会有其他借口对所有修行中人来个大洗牌。三教会签封神榜就是在这个大势下通过的。
通天教主虽然已经成就混元道果,但在封神演义中他并不是至高无上,头上还有鸿钧道人这个师父在他之上。修行中人大洗牌,从中挑选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名列封神榜这是鸿钧道人的决定,通天教主再不情愿也得遵照执行。这是通天教主同意封神之战的前提条件。
既然是三教会签封神榜,自然上榜中人三教都得有份,甚至其他圣人也得有所表示。我大胆推测,灵珠子下凡以及轩辕坟三妖祸乱朝纲就是女娲娘娘作的让步。天庭无强力人物坐镇,道德天尊只有玄都大法师一名弟子,道统所在自然不能上榜,派遣太上老君这一个分身入驻天庭就是三清之一的道德天尊的让步。
元始天尊认为他的十二名弟子根行深厚不能上榜,只能同意让他的大弟子南极仙翁肉身上榜,再从二代弟子中派遣两位,三代弟子中挑选一些根行不够的人上榜。通天教主的截教人数庞大无比,从人数的比例来看按情理来说自然截教也得出人最多。何况三清另外两人一直不认同通天教主有教无类的理念,通天教主也想通过封神之战能门下弟子中根行浅薄之人寻找一个出路,进入天庭当一个固定编制的神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通天教主才同意会签封神榜。
通天教主在三教会签封神榜时会同意,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三人曾协商过封神榜中不签精英弟子姓名,最终上榜与否各安天命,三人不得干涉。这也是为什么通天教主回到金鳌岛后会对核心弟子发出“紧闭洞门,静诵黄庭三两卷;身投西土,封神榜上有名人”的警告。后来他的四大亲传弟子以及外门弟子中的精英三霄和赵公明等人上榜,其实都是他们不听通天教主警告的原因。
通天教主气愤弟子不听警告,这才在门下精英弟子接连身殒时都没有出手救助。直到广成子三谒碧游宫,两位师兄不顾兄弟情面以大欺小,甚至还伙同西方二圣这两个外人来坑自己,这才愤然出和,摆下诛仙大阵和万仙阵来反抗。
可能有人会怀疑通天教主既然是圣人,以圣人的能耐不可能做不到能掐会算,推演天机,算出封神之战的最终结果,排除作者刻意设计的官方式回答,最合理的猜测就是封神之战是天道推进下的一场大劫,大劫阴云之下天机被屏蔽,未来走向何方一切皆不可推测。不知道未来会受到严重损失,自然不可能会拒绝。
如果能预测结果,通天教主就是再大度,也不可能在明知封神之战完全就是自己当了冤大头,上榜之人自己截教成了最大贡献者,甚至成道根基的截教都灰飞烟灭,严重损害了自身利益的情况下还同意封神行动。